外国语学院正式建院20年来,学科历经37年发展,已培养1200余名学子,奔赴五湖四海,扎根千行百业。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奋斗故事。

人生本不该只有一种标准答案,英语从不是单一赛道,而是打开世界的万能钥匙。在就业选择愈发多元的当下,2017级外院院友张展旗,跨界进入法律领域,在央企法务岗位上发光发热。在南航外院20周年院庆之际,我们特别对话张展旗学长,听他分享跨界成长的故事,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份实用的职业参考指南。

工作情况
您目前在央企担任法务经理,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您的主要工作内容?
答:我们公司是国际工程类二级央企,公司全系统主营设计咨询与工程承包、工程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、工程投资与运营三大业务板块,本部主营海外EPC项目(设计、采购、施工)。我所在法律合规部的工作可分为法律和合规两部分,我目前主要从事法律部分,其核心职责围绕国际工程项目的法律风险控制展开,主要包括起草审核法律文件、协助沟通外部律师、配合其他部门完成工作等;根据海外项目实际需求,我还会赴当地参与项目谈判,为项目梳理法律架构、规避法律风险。
经验分享
您是如何从外国语学院的学生成长为一名央企法务经理的?中间经历了哪些关键节点或转折点?
答: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一个“方向明确、循序渐进”的过程。本科四年的英语学习经历提升了我的语言沟通和运用能力,为跨考法硕奠定了基础;法硕不限非法本专业报考,为我的专业转向打开了窗口。研究生阶段,我通过了法考,拿下了法律行业的敲门砖。求职时,我明确了三个需求——“不脱离法律、能用到英语、具备国际性”,最终幸运入职现在这家公司。
我还愿意分享的一条经验是,要抓住职业选择的底层逻辑——认识你自己。“抛开收入和城市这些量化因素,考虑心理层面的人岗匹配度,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喜好与特质”。理解“喜好”,自己真正喜欢什么,答案可能一时难以确定,但通过尝试探索可以逐渐清晰自己不喜欢的东西。理解“特质”,在求职时可以先明确几个评价指标,比如稳定性、自由度、成长性、专业度、强度、工作氛围与人际关系等等,组成一个价值体系,再考虑自己在这个价值体系中的位置,去争取与这个位置接近的工作。
您认为从事国际工程法务工作,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?
答:我认为法律专业能力是基础,但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更关键。法务是连接内外的桥梁,既要理解外部专业人士的专业意见,又要以一种可理解可接受的方式传达给内部业务团队。遇到一些大型项目或者重大议题时,还需要多个部门协调商议,共同推进。
作为外国语学院的毕业生,您是如何弥补法律专业背景不足的?有没有推荐的学习路径或资源?
答:我觉得主要有两条路径:一是通过法考、考研扎实法律基础知识;二是多参与法律实习,积累职业和实务经验。这两个路径可能存在矛盾,多实习的话学习的时间可能就少。在校期间扎实法律基本功,可以通过实习明确自己的职业喜好。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,我建议吃透一两本经典教材,牢记基础概念,构建知识体系。
对学弟学妹的建议
您所在的行业是否欢迎外语背景的人才?除了法务,还有哪些岗位适合外国语学院的毕业生?
答:毫无疑问地欢迎。我所在的行业,非常欢迎两类人:一种是懂工程的,一种是会外语的。对于外院毕业生,除了法务,还可以考虑比如商务部、外交部、中联部等公务员岗位的工作;也可以考虑涉外类公司,比如国际贸易、国际商务、国际谈判、海外合规等工作。
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同学,如果想转向法务方向,您有什么建议?
答:法务不管在什么单位,都注定是一个服务类的职能岗位,这是法律专业本身的功能属性决定的。所以说,与其说转向法务,不如更精确地说转向什么行业什么领域的法务。因为,不同行业的法务因为服务的业务不同,在工作内容、工作特性上是有不小差异的,所以,我的建议就是,如果想转向法务方向,一定要去了解你所服务的行业。
有必要补充的是,虽然各行各业的法务工作内容不同,但是从共性角度我可以提供几点参考:作为一个职能化的专业部门,法务工作的重复性相对较高,而专精工作会请外部律师协助,其专业度往往会不如外部律师,但国企法务的优点在于相对稳健,工作强度、成长性、工作氛围兼顾得较好。学弟学妹们需综合考虑。
如果学弟学妹希望未来进入类似央企工作,您建议他们在大学期间重点培养哪些能力或积累哪些经验?
答:对于考虑央企的学弟学妹们,我有四点建议供大家参考:
一是提升学历。通过保研/考研或者出国留学等提升学历背景,增强竞争力。
二是精进专业能力。多多参加竞赛、考取证书;本科阶段应注重专业成绩,读研期间则应关注实习锻炼以及研究能力的提升。
三是积累实习经验。如果有目标行业或岗位,可以积累一段类似该行业或岗位的实习,提升人岗匹配度。
四是丰富校园经历。最好有学生会、团委、年级或班级学生干部的经历。此外,可以多多参与社团活动,培养一两个特长爱好,最好有证书证明支撑。


张展旗学长的跨界成长故事,既是个人成长的缩影,更是学院“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”理念的生动注脚。
从校园里的语言学习者,到央企里的法务从业者,他用“外语+法律”的能力组合,印证了外语专业的无限可能。希望这份分享能为更多外语学子打开职业思路,在更广阔的领域实现自我价值。

